找到相关内容109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谤法之因由

    “若小乘法是成佛之方便,岂不与《大乘庄严经论》所言相违?《大乘庄严经论》云‘虽恒处地狱,不障大菩提。若起自利心,是大菩提障。’论中明显宣说小乘发心是成佛之障碍,而菩萨堕于地狱中,非大菩提之障碍。...     论云极大恶行自行消灭者。如《白莲华》及《谛者品》宣说,一切佛语或实或权,皆是开示成佛方便。   “极大恶行”即毁谤正法,因此罪业超过五无间罪,极为严重,故名“极大恶行”。   “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谤法|三宝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8573428579.html
  • 从“论式”看因明的逻辑性质

    逻辑性质公元前1世纪耆那教列举出十支论式宗(命题)、宗分别(对命题的解释)、因(理由)、因分别(对理由的解释)、异品(反对者的命题)、异品遮遣(对反对者命题的否定)、见边(例证)、(对例证的质疑)、...,无异意欲火冷。见边阿罗诃和撒都,不烹调食物,以免杀生,而以面粉为食。阿罗诃和撒都为他们自己烤制面粉食物,如果因此一些昆虫被消灭在火上,阿罗诃和撒都必须分担罪过。而这个例子的引证没有说服力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0438792.html
  • 高倍镜下看烦恼

    自己已经拥有或证得。  拔无因果,不信三宝。  不正见见是先从眼见,经过推想,决定后所产生的思想见解,又分为正件、不正见。正见指能够如实了知世间出世间因果、清净染污法者;不正见指昧于世间出世间...,作用猛烈,所以又称为五利使。相对于五利使而言,贪嗔痴慢的推求则较为钝拙,所以又称为五钝使。   2、随烦恼随着根本烦恼而起的从属烦恼,则称为枝末烦恼,或随惑、随烦恼,具有染污的作用。共有二十个...

    释宗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939837.html
  • 《唯识二十论》的唯识思想

    的显现。依《成唯识论》说五识各有四分,五尘境为五识相分,是识自证分变现的,不离自证分、故曰唯识。    六、释梦觉难成立唯识  前面有以梦境释现量,外人又从梦觉的不同设以为梦觉既然同是唯心,为何...唯识学在印度发展过程中,由弥勒而无著,到世亲正式完成了唯识的理论体系。世亲关于唯识方面的著作很多,但能代表他思想的主要有两部一者《唯识三十论》,一者《唯识二十论》。《唯识三十论》提出三能变观点,从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5139869.html
  • 现代人的学佛态度

    天大地大的妨碍。  二、对真理的应有态度  (一)是佛法“贪、嗔、昏睡、掉悔、”五盖之一,但对学佛的第一阶段而言,是绝对必要的。迷信的人是不懂得“”的,不信的人则连什么是“”也不知道,因为...一、两种反真理的态度  (一)迷信不经过观察、分析、实修抉择,就轻易相信,就是迷信。佛教的信仰与一般宗教不同,佛教强调眼见为信,对有正见的人来说,佛教称之为“得净法眼”,真正理解与见到佛法的人,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240450.html
  • 唯识二十论的唯识思想

    ,五尘境为五识相分,是识自证分变现的,不离自证分、故曰唯识。   六、释梦觉难成立唯识   前面有以梦境释现量,外人又从梦觉的不同设以为梦觉既然同是唯心,为何我们只知梦境不实,却不知道觉境呢...  唯识学在印度发展过程中,由弥勒而无著,到世亲正式完成了唯识的理论体系。世亲关于唯识方面的著作很多,但能代表他思想的主要有两部一者《唯识三十论》,一者《唯识二十论》。《唯识三十论》提出三能变观点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741943.html
  • 法我的破遣

    、异、灭;二小四相,即生生、住住、异异、灭灭。所以称为小四相者,因为“生生”只能生“生”,而不能生余一切法;“住住”只能住“住”,而不能住余一切法;“异异”、“灭灭”亦尔,作用小故。于此又有此“生...灭一切法,一切法皆由灭灭,一似生能主宰一切法的生起,住能主宰一切法的存在,异能主宰一切法的变异,灭能主宰一切法的毁灭一样,这可以说是四相便是四个主宰了。于此有问生、住、异、灭能生住异灭一切法,但它们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2743065.html
  • 哪些业会现世成熟果报呢?

    例子有一屠夫七生以来常操屠业,却不落三涂而生于人天,这是由于七生之前曾经供养辟支佛一食,以此福力七生不堕恶道,但过七生之后,这七生所造杀业必次第成熟而感恶报。  或有人既然因果之理真实不虚,为何...)或对父母等,由报恩的意乐所作之善法。  以下就现法受报的八种情况列举公案为证  隋朝终南山释普安,乃一圣僧。凡他所到之处,信众云集,人们竞相设斋供养。一日至大万村,村人田遗生,家徒四壁,十分贫寒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5053736.html
  • 寻访马祖道一与靖安宝峰禅寺

    之,遂翻山越岭,见到正在“调身调息”的道一,果然气度不凡,心中暗喜。  怀让师取出一砖在庵前磨起来。道一问“磨砖作什么?”怀让答“磨作镜。”道一大“磨砖岂得成镜邪?”怀让问“大德坐禅图什么?...中国佛教协会会长、宝峰寺方丈一诚长老亲撰的楹联“宝峰净域,法雨源流,天下丛林从此启;马祖道场,宗风广被,西来大意个中求。”这一联点明了宝峰寺乃天下丛林之源,马祖道一的归骨之地,历史上众多高僧求法之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4855768.html
  • 西藏佛教简介

    伤害别人。  三、怀疑有关轮回、业力和三宝的教法。  定学  禅定帮助行者制心一处,增长“心的宁静”。禅修的方法心不攀缘外境和不起妄念,因而变得不动、稳定和宁静。这种心可以放松地专注于任何善法的所...明显标记,为了权威起见,他们都会引用佛陀的主要教法或印度学者的著作。因此,如果认为西藏佛教有别于原始的印度佛教,或把西藏佛教称为喇嘛教,这是不正确的。  四圣谛  佛陀说“这是苦谛;这是集谛;这是灭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2059403.html